八大测试工具发布、治理专题组成立、电力港口率先贯标——这场以"智联未来,标准先行"为主题的活动,将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构建关键制度基础。
2025年7月上旬,由权威人工智能标准化机构联合主办的 "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 将在北京举行。作为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兼容性不足、安全风险突出、行业适配困难等关键问题。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当下,标准缺失正成为制约技术落地的瓶颈。例如港口领域虽通过AI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系统间协同仍存障碍。本次活动聚焦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行业应用的全链路标准化通道。
活动将推出覆盖人工智能全链条的测试工具,重点包括:
针对伦理规范、隐私保护等全球共性挑战,将组建跨领域治理专题组,重点推进:
同步启动 行业标准深度实施计划,首批聚焦电力、港口等领域:
活动采用 分层对话架构,覆盖基础层至应用层:
百余家产学研机构将形成协同生态,共同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短期来看,新工具与规范将显著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如内容检测平台可缩减人工审核投入;
中长期战略聚焦国际标准话语权建设:
标准化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正如权威专家指出:"标准制定权即产业规则定义权。"
领域 | 核心举措 | 预期价值 |
---|---|---|
测试工具 | 安全评估/内容检测/性能基准等八大系统 | 构建全链条评测能力 |
治理机制 | 组建专题组推进伦理框架与国际互认 | 平衡创新发展与安全可控 |
行业实施 | 电力/港口等领域操作规范+认证机制 | 加速标准在产线码头的实际应用 |
参与机制 | 开放平台注册参与 | 促进产学研协同 |
结语
当人工智能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标准化体系就是产业航行的"灯塔与航标"。这场标准盛会不仅将定义技术应用的边界,更将塑造中国在全球智能竞争新格局中的坐标方位——在这里,规则框架与技术创新共振,共同开启智能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