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主页 > 新闻资讯

“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将于7月在北京启动

2025-07-07

“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将于7月在北京启动


人工智能标准化进程迈入新阶段:国家级标准盛会即将启幕,治理与行业落地成焦点

八大测试工具发布、治理专题组成立、电力港口率先贯标——这场以"智联未来,标准先行"为主题的活动,将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构建关键制度基础。


一、活动背景:国家级标准行动加速推进

2025年7月上旬,由权威人工智能标准化机构联合主办的 "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 将在北京举行。作为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兼容性不足、安全风险突出、行业适配困难等关键问题。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当下,标准缺失正成为制约技术落地的瓶颈。例如港口领域虽通过AI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系统间协同仍存障碍。本次活动聚焦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行业应用的全链路标准化通道。



二、核心亮点:三维突破构建标准新生态

(1)八大测试工具发布

活动将推出覆盖人工智能全链条的测试工具,重点包括:

  • 大模型安全评估系统1.0:建立量化风险评估体系,覆盖数据安全、抗攻击能力等维度,为高敏感领域提供准入基准;
  • 合成内容识别平台1.0:通过多模态特征分析实现深度伪造内容的高精度检测;
  • 智能系统性能测试基准2.0:适配本土算力环境特性,优化大规模并行训练场景的效能评估;
  • 大模型综合评测基准2.0:新增多模态交互等场景化测试维度,推动技术实用化发展。
(2)人工智能治理专题组成立

针对伦理规范、隐私保护等全球共性挑战,将组建跨领域治理专题组,重点推进:

  • 制定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评估框架,明确敏感技术应用边界;
  • 建立算法可追溯备案机制,要求高风险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 推动国际标准互认合作,应对跨境数据流通挑战。
(3)重点行业标准落地计划

同步启动 行业标准深度实施计划,首批聚焦电力、港口等领域:

  • 电力领域:发布智能电网安全调度规范,优化新能源接入的预测响应机制;
  • 港口领域:基于实际案例输出智能理货、无人调度等操作标准;
  • 建立 标准实施反馈机制,通过认证体系衔接政策支持。


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活动采用 分层对话架构,覆盖基础层至应用层:

  • 基础支撑:智能芯片接口协议、算力中心能效评价标准;
  • 技术规范:大模型训练数据合规指引、智能体通信框架;
  • 行业应用:医疗影像质控、金融风控透明度等垂直领域标准。

百余家产学研机构将形成协同生态,共同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四、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短期来看,新工具与规范将显著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如内容检测平台可缩减人工审核投入;
中长期战略聚焦国际标准话语权建设:

  • 推动本土基准成为国际通用标准;
  • 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输出行业标准体系。
标准化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正如权威专家指出:"标准制定权即产业规则定义权。"


活动核心内容摘要


领域核心举措预期价值
测试工具安全评估/内容检测/性能基准等八大系统构建全链条评测能力
治理机制组建专题组推进伦理框架与国际互认平衡创新发展与安全可控
行业实施电力/港口等领域操作规范+认证机制加速标准在产线码头的实际应用
参与机制开放平台注册参与促进产学研协同

结语
当人工智能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标准化体系就是产业航行的"灯塔与航标"。这场标准盛会不仅将定义技术应用的边界,更将塑造中国在全球智能竞争新格局中的坐标方位——在这里,规则框架与技术创新共振,共同开启智能时代新篇章。


随机内容(右上角X可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