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工业设备与数字新基建的交汇处,一场静默的转型正在上演。近日,海南某省属国资控股企业宣布旗下子公司成功签约一笔总额达36.9亿元的算力服务订单,服务周期横跨五年。这已是该企业继此前24.75亿元订单后,在算力领域斩获的第二笔重大合作,累计签约金额突破61亿元门槛,标志着这家传统设备租赁企业正式跻身算力服务新锐阵营。
企业转型的轨迹堪称脱胎换骨。2024年中旬,随着控股权划归海南省国资委,这家原名带有"设备租赁"标识的企业完成更名重组,经营版图新增云计算、数据处理等数字化业务模块。
转型布局早有端倪。2023年秋,企业在上海设立科技子公司作为数字业务前哨;次年完成工商信息变更,将技术基因写入企业章程。关键转折出现在2025年初——具有顶尖科技企业背景的技术专家加盟团队,领衔组建数智科技事业部。
至此,技术储备、政策支持与专业人才三大要素齐备,企业实现从传统设备租赁商向数字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蜕变。
巨额订单背后暗藏挑战。公告显示,履行合同需投入巨额前期投入,而企业账面流动资金相对有限。资金缺口计划通过融资租赁及银行授信填补,但公告同时提示"金融机构授信尚未最终落地,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财务结构压力——企业存量债务负担较重,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新增融资可能进一步推高杠杆。这种风险提示与市场反应形成有趣对照:公告发布前股价呈现大幅上涨,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促使企业特别提示"市场炒作风险"。
公告中"杭州某科技企业"的客户表述引发行业猜想。尽管企业以商业保密为由未披露详情,但业内人士从三个维度勾勒客户轮廓:
更深层机遇源于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作为省级国资算力平台,企业正借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东风,积极参与国际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依托自贸港税收政策优势,其海南子公司已完成首批智算设备交付,区域战略布局初具雏形。
此次签约正值AI算力基建爆发期。公开信息显示,头部云厂商宣布未来三年投入创纪录资金建设AI基础设施,多家科技企业同步扩大算力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实施的"双轨并行"策略:在拓展算力业务同时,传统设备租赁板块持续延伸服务链条,从高空作业平台向智能物流设备领域拓展。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相关设备人均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传统业务仍具增长潜力。
证券机构预测,企业2025年净利润有望实现大幅跃升,其中算力业务贡献度显著提升。但转型之路仍面临三重考验:重资产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算力业务回报周期较长的特性、以及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环境。
从重型设备到智能算力的转型跨越,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重构,更折射出区域产业升级的时代轨迹。当传统工业基因与数字浪潮深度融合,当地方国资借势自贸港政策破局新赛道,这场转型实践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随着逾60亿元订单进入实施阶段,真正的考验才刚拉开序幕:如何在资本投入与技术深耕间取得平衡,将合同金额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这场转型攻坚战的最终答卷,将决定企业究竟成为数字经济的生力军,还是留下过度扩张的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