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主页 > 新闻资讯

美国公布AI新政:松绑基建强攻AI领导权

2025-07-24

美国公布AI新政:松绑基建强攻AI领导权


美国公布AI新政:松绑基建强攻AI领导权 5000亿旗舰项目陷困局

白宫公布了一项全面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意图通过监管松绑、基建加速和技术输出三大策略,巩固美国在该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然而,一项被寄予厚望的关键基础设施计划却遭遇重大挫折。

华盛顿特区,2025年7月23日——特朗普政府推出名为《赢得AI竞赛:美国的AI行动计划》的战略文件,提出通过大规模放宽监管、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技术国际推广三大支柱,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该文件列出了90余项联邦层面的具体行动,覆盖能源保障、人才培养、技术标准制定及国际竞争等多个维度。

新政聚焦三大战略方向

1. 大幅削减监管限制

  • 清除创新障碍:要求各联邦机构全面审查并废除阻碍AI发展的规章制度,由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牵头识别并修订被认为冗余的条款。
  • 设立测试特区:在联邦体系内建立“监管沙盒”及“AI卓越中心”,允许企业在真实场景中测试医疗等高敏感领域的AI应用,推动“实践先行”的管理模式。
  • 调整政策导向: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将修改其AI指导框架,删除涉及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气候变化及特定信息管控的内容。政府采购将倾向选择承诺保持“价值中立”的AI开发商。

2. 能源与基建全面提速

  • 数据中心快速通道:将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设施列为“国家优先项目”,大幅缩短其环境评估和建设审批周期,允许在特定情况下豁免部分环保法规要求。
  • 电网升级迫在眉睫:文件承认电力供应是制约AI发展的关键瓶颈,要求提升电网容量并优先保障“稳定、可调度”能源(包括核电和天然气)的接入。数据显示,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美总需求的8.6%,较当前水平翻倍。
  • 争夺全球技术标准:商务部将联合产业界,向盟友国家输出包含硬件、算法模型和技术规范的“全栈式AI解决方案”,推动美国技术成为全球AI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特定国家的高端芯片出口管控,在关键AI芯片中嵌入位置追踪功能。

3. 人才培育与开源生态

  • 技能培训税收激励:企业为员工提供的AI技能培训支出将享受免税优惠,教育部和劳工部将联合建立“AI劳动力监测中心”,评估技术变革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开源模型反制垄断:联邦政府将支持开源AI模型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降低对大公司的技术依赖。同时推动大型科技企业向研究界开放计算资源。

旗舰项目“星际之门”陷入停滞

与白宫高调发布新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年初声势浩大推出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计划已实质性搁浅。

该项目由特朗普政府联合多家科技领军企业于2025年1月共同宣布,原计划四年内在全美构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支撑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研发。但项目实施半年后,尚未达成任何数据中心建设协议,与初期承诺的“立即投入1000亿美元”形成巨大落差。

合作方矛盾凸显

  • 选址争端激化:参与方在选址策略上存在根本分歧,一方主张利用关联能源企业的现有场地,另一方坚持基于电力成本与地理条件进行科学选址。
  • 年度目标大幅下调:2025年底前仅在俄亥俄州规划建设一座示范性数据中心,规模远低于原始计划。有参与企业高层私下承认:“星际之门项目尚未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替代方案悄然启动

  • 面对合作僵局,有参与方已独立签署年费逾3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合约。该协议总供电能力达4.5吉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水电站的发电规模,可满足数百万家庭的用电需求。
  • 加上其他独立协议,该企业已完成接近星际之门原定年度目标(5吉瓦)的计算资源布局。

尽管各方在公开声明中仍强调“合作稳步推进”,承诺在“多州部署超大型项目”,但实际进展暴露了宏大愿景与现实落地之间的深刻矛盾。

全球AI竞赛进入深水区

白宫在战略文件中明确将特定国家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宣称“赢得AI竞赛没有妥协余地”。然而,“星际之门”的困境揭示了技术霸权争夺的本质:人工智能领导地位不仅取决于算法创新,更依赖于能源供给、土地资源、资本投入和政策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

美国试图通过监管松绑、基建跃进和技术输出三位一体策略,将本国标准植入全球技术体系。这一战略面临双重挑战:国内需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管控;国际需化解盟友对技术依赖及选边压力的担忧。国务卿鲁比奥强调:“全球技术生态必须继续以美国体系为基础”——这一宣言既彰显战略雄心,也暗示着前所未有的地缘压力。



当华盛顿将AI竞争定义为“国家安全核心议题”时,星际之门的困局警示世界:真正的技术领导力不仅在于战略规划,更在于突破从蓝图到现实的转化瓶颈。随着美国新政策的落地,全球科技格局重组已然加速。但监管松绑能否转化为持续创新动力?当各经济体竞相投入天量资源建设AI基础设施时,这场竞赛的最终胜负或将取决于能源供给、资本效率和战略定力的综合较量。

随机内容(右上角X可关闭)